在市民的印象里,以前龍湖溝水體嚴重污染發(fā)黑發(fā)臭,一度被貼上“臭水溝”的“標簽”。今年2月中旬,當經過約四個月整治后引水、蓄水,一汪碧水的龍湖溝呈現出的容貌,顛覆了原有的形象,也驚艷了世人的眼球。
清澈透亮的韓江水從鷗下關經過引水渠滾滾而來,由梅東穿河涵奔騰流入龍湖溝,一路向南流向龍湖關泵站出海。沿線綿延分流,一支經過天山泵站提升進入星湖公園(三腳關溝),另一支經過節(jié)能閘引水進入新河溝,流向港區(qū)排洪溝,再通過黃厝圍排入大海。水流穿梭貫穿流經城市腹地,一氣呵成,不僅承擔城市泄洪排澇功能,形成汕頭獨特的水系脈絡,明澈如鑒的河水也構成美麗的城市水體景觀。
這是我市龍湖溝、新河溝、三腳關溝和港區(qū)排洪溝(下稱“四溝”)黑臭水體整治及水質提升的階段成果。從去年11月中旬開始,汕頭市市政工程維修中心啟動“四溝”黑臭水體整治及水質提升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08億,施工內容主要分為管道截污和生態(tài)修復兩大部分。目前,“四溝”整治一期工作已經完成,元宵節(jié)過后,二期工程很快也將啟動,預計今年9月份全部完成。
其實,“龍湖溝整治”這個名詞對汕頭市民來說并不陌生,然而整治效果的反復令人扼腕。據介紹,以前由于截污不徹底,暗管叢生,沿岸商鋪、居民區(qū)肆意向溝體排放經營、生活污水,“四溝”水體遭受嚴重污染。與以往整治不同,此次“四溝”黑臭水體整治把可能排入河道的污水進行截污收集接入市政污水管網,并由城管執(zhí)法、市政等部門組成聯合執(zhí)法隊伍,沿線排查、封堵非法排污口,僅龍湖溝就封堵47個排污口,盡量從源頭上扼制污染源進入溝體。
項目副經理吳海奮告訴記者,“四溝”整治采用“一河一策”的方法,開展斷源截污、內源治理和生態(tài)修復工作。除封堵非法排污口外,組織人力進行清淤疏浚、底泥無害化處理、河床硬底拆除、坡岸固定整理、建造生態(tài)駁岸等,并利用生態(tài)浮床、高效生物膜床、復合微生物凈化、高效曝氣充氧、水生植物培育等技術進行生態(tài)修復。“四溝”原水質為劣V類,經過整治將優(yōu)化到地表水V類標準,建設期驗收后將由中標單位進行為期三年的水生態(tài)管養(yǎng)維護,持續(xù)提升四溝水體水質。
春節(jié)期間,“四溝”整治暫告一段落,水體黑臭得到有效抑制,水質明顯改善,水環(huán)境生態(tài)系統(tǒng)也正逐步恢復。水變好了,河道周邊的生活環(huán)境得到改善,有了親水空間,出來活動鍛煉的人自然也多了,“風評”一路見好。
記者在星湖公園、龍湖溝平臺采訪時看到,碧波蕩漾,波光漣滟,在水邊閑坐、運動、“遛娃”的居民三五成群,大家對整治效果稱贊有加,也希望管理部門采取長效措施一直保持下去。
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黑臭水體”整治及水質提升雖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在日常管理維護時,仍發(fā)現不少問題,如龍湖溝范圍內有養(yǎng)殖場和屠宰場,將動物尸體、內臟丟棄在河里,周邊居民也存在亂丟垃圾的現象。因此,呼吁市民群眾,杜絕破壞水體的不文明行為,身體力行保護“四溝”水體環(huán)境的整治效果,共同維護汕頭的碧水藍天。
聲明:所載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創(chuàng)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